查看原文
其他

走召的诗

走召 星期一诗社 2023-01-02


走召,Z诗社成员。80后,原名魏超。湖北天门人,现居湖南湘潭。微小说诗和微叙事诗的概念提出者。2014年创办国内第一个小说化实验诗刊《中国微小说诗》(刊物入选《中国诗歌》2014年第12卷民刊选辑)。诗文100余篇散见《诗歌周刊》、《诗歌月刊》、《南方诗人》、《名作欣赏》、《中国诗人村》等。




蓉子 林希 罗门 李魁贤 林亨泰 骆一禾 穆木天 刘延陵 田间 杜谷 南星 彭燕郊 邹荻帆 康白情 唐湜 杭约赫 唐祈 屠岸 文晓村 袁可嘉 徐雉 于赓虞 饶孟侃 绿原 张志民 梁实秋 王独清 臧棣 翟永明 韩东 余怒 汤养宗 于坚 李少君 柏桦 谢冕 多多 张枣 东荡子 沈浩波 伊沙 昌耀 杨克 欧阳江河 纪弦 西川 杨黎 杨炼 商禽 朵思 李敏勇 方含 陶里 大荒 李元贞 非马




《春天的故事》


昨天

单位的Z姐

出了车祸

一同遇难的

还有她9岁的儿子

今天出太阳了

我泡了杯茶

坐在阳台的摇椅上

汪莹说

她们是不是今天火化

我说不是

是明天




《自杀记》


挖掘机

在楼下拆着房子

李伟伟和

楼上的另外几人

往下扔着石块

李伟伟摔死了

她弟弟李佳伟

是被派出所

放出来后才知道的

洛阳高新区管委会的

工作人员说:

“我们是依法强拆。

李伟伟

应该是扔石块

扔的用力过猛

才一头从6楼上

栽下来了”




《杀人记》


今天

我又想杀人了

事实上

是我已经把那个

想杀的人

给杀了

我攥着一把砍刀

朝他的脑袋

把他的脑浆

给砍了出来

把他砍成了

一具瞪着眼睛的尸体

我则

把自己吓了一跳:

看来

我真的是

杀人了




管党生:因为真实,所以“反动”

走召


  在一片习惯了虚假的国土,多一点真实,就成了“垃圾”;再多一点,就成了“反动”。正如未满多了些热血,就被“反动透顶”了。诗人管党生,则是比所谓“正常人”更清醒些,而显得有些“神经质”;比虚伪的人更真实些,就成了“垃圾派”;比麻木的人更尖锐些,就成了“反动主义”楚魂诗歌奖的首奖诗人。


  一、大白话说出大实话


  诗人管党生,不歌颂人民。他说,“脑残总是相信大救星”:“领导换了无数/他还是那样/甚至还不如以前/他终于开始反思/反思的结果/不是怀疑救世主/是怀疑自己是否总是脱离时代”。他也不歌颂故乡,回一趟安徽老家,看到一干神神叨叨的可笑的人,他干脆这样说:“人民就是一群活笑话”。即使“国难当头”,他也不抱什么激昂的幻想:


当官的想着怎么搞钱

当兵的服从命令

同时也不愿意卖命

精英会认为机会已经到了

当然中国不会灭亡

土地还是这些土地

老百姓吃饭劳动睡觉

悄悄发些牢骚


(《如果再来918,情况依然》)


  在诗人看来,官还是那群官,民还是那些民,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只换过汤,没换过药。对官场的腐败,有人见怪不怪,有人痛心疾首,他却说:“当官不搞钱还当官做什么”——“为了理想吗/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现在这样说让人想笑/为了资本主义理想/好象还不那么理直气壮/那么就为自己吧/为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搞钱/我理解他们”……因为,从人性的深处看,诗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差不了很多的。人性既然差不了多少,那么,“谁上台都一样/冠冕堂皇/信誓旦旦/最后都是为了金钱亮B”;因为:“这甚至和人品无关/没有制约的权力面前/道德是多么苍白/革命也是笑话/杀了群狼/来了群虎”……是啊,人性经不经得起检验,“党性”经不经得起考验——只消看看这个国家的反腐新闻就够了!

  从上面的引录,我们看到,诗人管党生的诗:都是大白话,也都是大实话。可在一个皇帝不穿裤子,却要人说是最好的新衣;在一个万马齐喑、指鹿为马、廉耻丧尽的时代——用这样的大白话,说出这样的大实话——就是振聋发聩的诗!

  对社会、对人性这样戳穿,对文艺界,对诗人自己所在的诗歌圈,诗人也并不留情面:


不因为是朋友

就言不由衷地

把他的缺点说成为优点

不能够因为对方热情

就把不喜欢喝酒变成呕吐和醉醺醺

一定要我喝我就离开

什么左派右派

什么知识分子写作垃圾写作

全部去他N的


(《实事求是是最坚定的立场》)


  在为人处世上,诗人是“吃了别人的不嘴软”:不能为一顿饭、为一些所谓的“好意”、“好处”而违背自己内心,说言不由衷的话,做表里不一的事;在诗歌写作上,垃圾也好,反动也好……都不能成为束缚诗人的标签和条框。因为“我口写我心/正确和错误都无所谓”;“写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由/思考更加是/所以/必须做到不站队/不相信任何目的的指鹿为马”,应该“放弃一切顾虑”:


甚至不能太顾及自己的感受

就是要有“忍住呕吐观察自己”

以及忍住肉麻吹嘘自己的勇气


(《写诗要放弃一切顾虑》)


  因为“忍住呕吐观察自己”,他敢于以买春的经历写出《她还是一个孩子》,写出那个“不要讲话/中间她哎呀了一下/她忙着告诉妈妈/被蚊子咬了一下”的那种特殊生存境况的荒诞与凄凉;写出《今天的妓女》那样直接呈现社会幽暗之一角的生动情景;也不故作谦虚而敢于称自己是“中国诗歌的典范”,甚至“普天之下,莫非管诗,率诗之滨,莫非管迷”……这是因为,诗人自己认为自己:“最有生命感觉”、“并且把这感觉贯彻到诗歌中间”、“写出来真实的生命”——这种公开的自我揄扬,固然让有些人觉得“不清醒”和“张狂”,但比起那些满口谦虚,骨子里却自恋自负,又偏偏拿不出东西来遛遛的所谓“诗人”,着实多了一份坦承、率真与自信!对诗人而言,“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守住本心,守住本真,才是重要的,是非曲直,任人评说!


  二、大技巧就是无技巧


  当然,诗人管党生的“反动”,不仅在他敢于戳伪扬真,还在于他敢于在写作上去蔽返真、返朴归真。从他的《我就是喜欢这样的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取向:


夜晚

打开学校的门

经过一段校园的道路

然后上楼

惟独2楼的感应灯坏了

忙了半天

才打开门

事情就怎么简单


  诗人认为,他“把这些事情写出来就是诗”。的确,诗,就是这样直接、朴素。寥寥几句,却干净利索,充满了元生活与元语言的原汁味。但是,诗人说:“我喜欢/我也可以这样写”:


午夜

神秘的手

感觉魔鬼

天空的星星突然出现

学校,美少女们已经开始做梦

阴沉

睡觉的感觉


  然而,诗人偏偏“不这样写”。为什么不这样写呢?我想,这是因为要做到不绕、“不隔”。何谓“不隔”?近人王国维说的好: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池上”为什么要修辞“谢家”?“浦畔”为什么要提到“江淹”?不就是多了些知识分子的典故吗?书读多了的读者会在乎这点酸不溜秋的典故?书读的少的读者会买账这文绉绉的做作?那么,回到上面的那首诗:夜晚就是夜晚,为什么偏偏却要“感觉魔鬼/天空的星星突然出现”呢?这就是绕,就是隔。这样矫情的修辞,就像《庄子》所说的“骈拇枝指”,皆为“附赘悬疣”,是不合乎自然之道的多余之物。而所谓大诗人者,则是以朴素、准确、生动的文字,直达真情景、真性情、真胸怀、真境界!“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一流与二流,隔与不隔,两重境界!当今仍然存在的堆砌知识典故、炫耀技术才华而遮蔽生命实感的写作——就不用说了!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诗人不是不会绕圈子,不是不懂修辞,不是不会把诗做得朦胧玄虚;他是有意摒弃这些虚饰,直抵语言和存在的本真微妙处。这种本真微妙,我将之概括为:“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点”者,是诗人管党生,写诗如说话,看似信口道来,毫不经意,但其实极善于截取一个有诗性张力的“点”。或是一个生活场景,或是一副人物写真,或是一些瞬间的情绪、情感、想法等。例如他表达“怒其不争”的愤怒,就这样写:


一群麻木的动物


彻底麻木

没有了感觉

对付这些东西

就是用烧红的铁棍

插进它们的肛门


  诗人选取的这个“点”,既是垃圾(崇低)的,也是“反动”的。既然是麻木了,唤不醒,喊不听,有什么办法?来点狠的——“用烧红的铁棍/插进它们的肛门”——的确收到震动麻木的奇效!但要注意,这个垃圾和反动,是诗学的陌生化效果,难道诗人真的要这么干吗?这片土地上遍地昏睡的人,他插的过来吗?被插的人会不会反倒把他给插了?……然而,诗,毕竟只是诗,不是真实的行动。作为情绪的表达,这样的立意,固然粗粝凶狠,却的确能刺激一下麻木!而且艺术上,情绪怒而不张,语言不枝不蔓,点到为止,一剑封喉!再如这首《她走了》


她走了

她的香气

没有走

事实上香气也走了

只是比人慢一些


  一个极简主义的“微叙事”,叙述一个女人走了,截取的是香气比人走的慢些的这个“点”。但正是这个慢一拍走的“点”,给人留下了充满想象的空间。她——一定很美吧?很性感吧?很时髦吧?是体香还是洒的香水?……需要更多的叙事吗?抒情吗?描写吗?……《道德经》云:“少则得,多则惑”。所谓大道至简,大巧若拙,这不就是生动的实例?再如《空号》:“她的电话/家里的单位的/全部是空号/手机关机/她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她出现这样的情况/我非常关心”,以一个电话空号的“点”,表达了对一个女性“非常关心”的心态。“她”是谁,和诗人真的没有“任何关系”吗?为何联系不上?事后怎样了?……这不是一首诗要面面俱到的问题。所以,诗人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悠长的回味。

  诗人这样“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诗,基本上是一贯常态,佳作甚多,不胜枚举。总之,诗人管党生,写诗似乎是看不到技巧的。正如诗人自道:“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没有技巧,正是大技巧:挥洒自如,随心所欲,而总能浑然天成,恰到好处!


  三、存在本真的诗性之根


  诗人管党生用大白话说着大实话,用无技巧藏着大技巧,他为什么能够这样,而绝多数诗人不能,甚至望尘莫及?这里涉及到一个诗学命题,即:诗人的存在本真,必然是其诗性之根。

  李白不行遍名山大川,仅凭想象,他的诗会怎样?也会天才横溢,但仅凭才华与技艺,一定会少了动人的力量。同样,安史之乱本身的经历,对于杜甫写作的意义不言而喻。对诗人管党生而言,其诗性之真,从根本上,也是源自其存在之真。在中国这片几千年封建农业的保守土地,要追求自由,活得真实,必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对有些人来说,是生命,是摧残,是封杀,是拘禁,是名利的缺损……不一而足;对诗人管党生而言,也绝非常人所能承受!他生为“官二代”,但因自由不羁,早早就脱离了本可过上平庸富足生活的工作单位,成为“专门自由诗人”,独身行走在中国大地,过着“低层次的人基本都看不起我”的边缘、贫困的生活。试看其《旷野》一诗:


那是在哪一年

我走在田埂上

蛇纷纷跳进田里面

经过草丛

那是哪一年

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女

突然产生强奸的欲望

我真的热爱生命


  这首引起众说纷纭的名作,岂仅是一种场景的真实和语言的技艺?笔者认为,它背后是作者多年行走旷野的所有荒凉、寂寞与不熄的生命热忱!诗从“哪一年”起笔,有一种时间的荒凉感和恍惚感:多少年了?接着,不是农夫的诗人,却走在“田埂上”,看到“蛇纷纷跳到田里面”,并“经过草丛”。孔夫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而一个有思想、有才华的诗人,就这样在旷野与蛇草相映!这是一种怎样的荒凉和寂寞?接着,又是“那是哪一年”,以有意的重复,构成的诗的“主旋律”,再次强化了四季轮回的荒凉与恍惚;最后的神来之笔是:“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女/突然产生强奸的欲望”——“强奸”,这个惹人訾议的用词,也是诗人一贯的敢于袒露真实的例证!一个男人,在旷野看到一个少女,尽管是“衣衫褴褛”——他也“产生强奸的欲望”。请注意:一个养尊处优,三妻四妾的官员或富豪,甚至一个过着普通满足家庭生活的男人会对这样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女有这样的冲动吗?而诗人的冲动,正是一种长期的寂寞、压抑生存的“点”的爆发,这个爆发,既有旷野的荒凉,也有昂扬的生机!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既然还能冲动,就是生活的旷野,没有将他吞没,他还在行走,还没有心死,还有着强烈的生存和生活的勇气、生机与欲望!所以诗人结句说:“我真的热爱生命”。而“强奸”云云,只是一个瞬间的心态闪现,是一种原始的生命野性,而不是一个有理性的人的现实行为。总之,这一首廖廖数句的诗,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让读者读之难忘,可不是仅仅是“强奸”这个刺眼的词,而是:它蕴涵了一个诗人多年来艰辛生存的所有份量!

  诗人管党生,敢于以大白话和大实话入诗,这不仅在于他有不留痕迹的“大技巧”,更在于他有为了自由、尊严、正义而敢于抗争的底气。2013年的《南方周末》事件,诗人就不是“纸上谈兵”:


今天我用二百元和依然沸腾的心

对南周说

新闻自由

只是我发现

那些喜欢在微博叫嚣的

熟悉的广州诗人

一个也没在现场出现


(《作为诗人,今天我到广州南方周末现场》)


  言为心声。试问,一个缺乏生命底气的诗人,又怎能写出底气充足的诗?没有底气,当然就只有绕圈子、玩技巧、弄语言,把自己包装起来,把自己遮蔽起来——这就是当代中国诗坛绝大多数诗人的真实写照!而诗人管党生,则“用二百元和依然沸腾的心/对南周说/新闻自由”——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诗句,怎么能不直击人心,让人击节赞赏?而诗人所“熟悉的广州诗人/一个也没在现场出现/这比较有意思”——这确实有意思: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政治社会事件,也更是一个诗学理论个案:诗的底气,来自于存在本真的底气!

  以上对诗人管党生的创作进行了简要析评。限于识见、资料、精力,当然,还够不上全面、客观与准确。这有待今后的评论家和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总之,据笔者所知,诗人管党生,虽然在圈内负有盛名,但至今仍然处于主流社会和主流诗歌界的边缘。因为,在中国人,尤其官方来看,过于追求自由和真实的人,必然是“垃圾”的,甚至是“反动”的;对主流诗歌界的一些评论家、作者、读者,他的去蔽返真、大道至简的“大白话”,也被认为是艺术的“反动”,注定被那些主流刊物排斥。但是,笔者认为,正是诗人这种难能可贵的“反动”精神,才是这个民族的光芒所在;也正是这些返朴归真的率性之诗,才是中国新诗的实绩所在!




辛郁 张香华 张烨 莫渝 刘湛秋 黄翔 雷抒雁 钟玲 敻虹 黄国彬 张学梦 依群 根子 张新泉 韩作荣 艾农 张错 罗青 李小雨 王添源 汪启疆 叶延滨 严力 海上 梁小斌 周涛 江河 章德益 苏绍连 胡宽 刘自立 羁魂 叶辉 孙大梅 姚振函 钟鸣 于小韦 阿坚 吕贵品 岛子 苇鸣 邵揶 普珉 马丽华 殷龙龙 叶世斌 贝岭 牛波 陈克华 王明韵 林雪 杨远宏 徐敬亚 吕宗林 梁平 雪迪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